第一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-《混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书吏向张宝儿施礼道:“属下谢过县令大人了!”

    “不过我把丑话说在前面,若再有下一次,那我就不会客气了!”

    陈书吏点头应诺道:“若真有下一次,属下也没脸来求县令大人了!”

    张宝儿点点头转身欲走,却被陈书吏叫住了。

    “还有事吗?”张宝儿回过头来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想问问,县令大人怎么应对此事?”陈书吏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
    张宝儿嘿嘿一笑:“你以为他们都是铁板一块?我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了,你就瞧好吧,我不仅有办法让他们重新回来,而且他们还会来求我回来!”

    陈书吏听罢愕然。

    “不过这事还要陈书吏你的配合!”张宝儿扔下一句话便转身离开了。

    张宝儿果然有应对之法。

    加上陈桥告病的书吏,一共是三十四人,张宝儿首先让人一一告知这三十四人:若现在回来继续办差,以前的事既往不咎,若三天内不回来,全部辞退。

    张宝儿虽然说的很严厉,但陈桥不相信张宝儿会将书吏们全部辞退,没有了这些书吏,县衙便会成为一个空壳了,他不相信张宝儿能撑得过十天。在陈桥的打气之下,这些书吏没有一个回去的。

    接着,张宝儿命令吉温与陈书吏二人负责六房的全部事务。

    陈书吏在衙门干了一辈子,对六房各项事务非常熟悉。

    吉温也是在县衙做过书吏的,不论哪一房的差事都能信手拈来,这一点就连陈书吏都自愧不如。

    当然仅凭吉温与陈书吏二人,就算累死也处理不完那么多的事务,不说别的,光誊写公文,他们二人就忙不过来。誊写公文必须要读书识字之人,这可不好找。不过这难不倒张宝儿,他有他的主意。

    张宝儿做了县令之后,很快便备了重礼去拜访了县学教谕。

    县学教谕虽然也算是县衙的官员,可县衙内没有人把教谕当回事,县学衙门被称作“冷衙门”、“冷庐”。曲城衙署教谕甚至自题对联:“百无一事可言教十有九分不像官。”

    张宝儿以一县之令的身份屈尊拜访县学教谕,这让倍受冷落的教谕感动不已。

    张宝儿虽然不识字,但他有自己的长处,他用三寸不烂之舌,将对读书人的崇敬和对教谕的崇拜之情,滔滔不绝一一道来。

    县学教谕哪曾受过这等礼遇,感动的差点落下泪来。

    当然,张宝儿不会只来虚的,他还给县学拨了两千两银子。这下可不得了了,教谕顿时嚎啕大哭起来,要知道这三年下来,县衙给县学拨的银子总共加起来不还到两百两。

    有了这些铺垫之后,张宝儿向教谕提出,让县学的那些学子们轮流到县衙六房历练历练,教谕毫不犹豫便答应了。

    有了吉温和陈书吏的指挥口授,有了县学学子的们的执笔,门房照常运转起来,一道道公文从衙门发出。

    这下,陈桥与那些书吏们傻眼了。

    傻眼的事情还在后面,三天期限一过,张宝儿贴出了告示,向全县征召愿意做县衙书吏的人,只要经过正式考试,便可成为正式的书吏。

    这消息一传出来,在告病的书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,这不是被人砸了饭碗吗?

    书吏们齐聚到陈桥家中,让他给大家出个主意。

    陈桥本想着以此来要挟张宝儿,让他来求自己,谁知张宝儿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,不仅将六房运行自如,而且还将自己的后路都给断了,陈桥此刻已经乱了心神,哪还能给众书吏出什么主意。

    见陈桥靠不住,有些书吏便坐不住了,也顾不得再理会陈桥,赶紧来到县衙求见张宝儿,希望能恢复以前的差事。

    谁知张宝儿却根本不见他们,只是让人告知他们,他们已被辞退,若想再进县衙,只能参加考试,通过了考试才能被录用。

    做了这么多年的书吏,现在却要考试才能被录用,这让众书吏觉得很是失落。

    就在众书吏左右彷徨之际,他们又得到了新的消息:告示张贴之后,竟然有两百多人报名,第一日便经过考试录入了十多人。

    这下众书吏彻底坐不住了,他们都在六房待过,县衙六房总共需要多少书吏,他们比谁都清楚,若再这样下去,要不了几天,这书吏的的位置便被占满了,哪还有他们的份?

    到了这会,书吏们再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不面子了,纷纷报名参加考试。这些书吏这么多年可不是白做的,他们考起试来比起那些从没在县衙做过的雏儿们,自然要有优势,大多都考上了。

    三十四名书吏很快便征招齐了,陈桥点的这把火,仅仅几天便被张宝儿熄得连一点火星子都没剩下。

    张宝儿给新召的书吏进行了训话,不外乎让他们好好干,干好了大家每个人都有好处。

    书吏们很容易便联想到张宝儿做县尉的时候,给三班衙役捕快们多发的银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